2月22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2021年度全省法院涉互聯網十大案例。這十大案例涉及網絡安全、數字經濟、網絡侵權、個人信息保護、網絡金融秩序等內容,集中反映了全省法院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數字經濟、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的司法實踐,體現了人民法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依法嚴懲網絡違法犯罪的堅定決心。
十大案例緊緊圍繞新型網絡違法犯罪,展現了廣東法院治理涉互聯網案件的積極主動作為。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網絡生活瞬息萬變,權利保護的規則在模糊,法律監管的界限也在模糊。在這樣的背景下,遇到新型法律問題時,即使沒有立法支撐和理論支撐,司法機關也同樣需要應對處理。從發布的典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法院為使法律緊跟實踐發展而做出的努力。嚴懲電信詐騙和網絡賭博、保障外賣騎手等新業態從業者權益……這些案例立足電信詐騙犯罪多發高發的新態勢,精準把握網絡技術使傳統線下犯罪向線上發展的新現狀,充分考慮互聯網經濟形態帶來的用工形態新變化,在“司法為民”中不斷貫徹著現代司法理念。
法律的生命在于經驗,十大案例為新型網絡違法犯罪的判處積累了經驗,為以后的判處提供了遵循。APP收集和使用用戶個人信息、品牌宣傳時使用演員的姓名和肖像等行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早已司空見慣。與此同時,APP未經授權強制收集非必要的用戶信息、品牌未經許可將明星肖像用于企業宣傳等現象屢見不鮮。在這些現象中,公民的權利是否受到了侵犯?公民應如何應對這些生活中常見卻不合理的現象?法院如何通過公正的判決向這些行為亮劍?十大典型案例對這些問題做出了解答。十大案例中的網絡個人信息保護案例系廣東首例適用《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案例,網絡人格權保護案例是國內首例適用《民法典》作出侵害禁令的案例。這些判決厘清了互聯網公司使用個人信息的界限、及時維護了公民網絡權益,有助于推動數字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十大互聯網案例的發布有助于數字時代法治思想的普及,并引導公民增強網絡責任感、提升數字素養。網絡的便利性和滲透性使得身處其中的我們時而處于“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的狀態,守法與違法的邊界在逐漸模糊。你知道游戲地圖也可能構成侵權嗎?在網絡著作權侵權案例中,法院認為游戲《全民槍戰》中的6幅游戲地圖與《穿越火線》相應游戲地圖實質性相似。該案是全國首例游戲地圖侵權案例,首次認定游戲地圖為圖形作品,不僅起到了保護網絡游戲著作權和激勵產業創新的作用,更有助于提升廣大游戲玩家對該領域法律的興趣,讓他們帶著欣賞作品的視角體驗游戲,拉近他們與法律的距離。你知道群員在微信群內發布惡意辱罵言論可能導致群主受罰嗎?在網絡侵權責任案例中,法院認為微信群主對微信群內的侵權行為負有注意義務,群主應當履行群主管理責任,在自己的權限范圍內預防和阻止群內侵權行為。該案劃定了網絡空間“最小自治單元”行為邊界,向社會公眾傳遞互聯網空間法治理念,在我們的聊天列表被眾多群聊占據的當下,適時地對每個人發出了提醒、做出了要求。群主不僅意味著權限更意味著管理責任,群聊不僅承擔著信息交換的功能,更肩負著共建清朗網絡空間的重任。
縱觀此次發布的涉互聯網典型案例,會發現它們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有些案例甚至可能發生在我們自己和周圍人身上。我們不妨以此為契機,在全面建設法治社會的道路上,積極了解學習典型案例、主動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識,共同打造一個人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廣東。